敏麻晰

Eremias arguta   Pallas
   

  24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体尾短粗。前眶上鳞较后眶上鳞短小;额鼻鳞单枚;颔片相接处至领围的一纵列鳞26-33枚。背部有不规则的纵列白斑或黑色横斑。
形态 体形粗壮,而稍平扁,头体长50-75mm,尾长52-77mm。头短宽,颞部膨大;吻圆钝,背面有一纵沟,往后伸至额鳞中部。鼻鳞3枚,左右上鼻鳞在吻鳞之后相接;下鼻鳞与吻鳞隔开或小部分相接,位于第一、第二或前面3枚上唇鳞的上方;鼻后鳞小。额鼻鳞单枚,宽大于长。前额鳞1对,外侧与后颊鳞相邻,后缘同额鳞相接。额鳞长盾形,其长度与鳞的前缘至吻端的距离相等或略短,后侧1/2-2/3部与眶上鳞相接。顶鳞的长与宽相等或稍宽;顶间鳞甚小。无枕鳞。颊部略为凹陷,颊鳞2枚,前颊鳞的高度大于其长,但小于后颊鳞。有大形眶上鳞2枚,前眶上鳞较短小,前方有1-2枚小鳞,两者以一列粒鳞相隔,眶上鳞之后常有1带状的第三眶上鳞。上睫鳞(5) 6-8枚,第一枚最长大,以1-2列粒鳞与眶上鳞隔开。眶下鳞3-5枚,第二枚最大,但不伸人上唇鳞之间。下眼睑不透明,中部的颞鳞较大。上唇鳞9-12枚,下唇鳞5-8枚。颖鳞光滑而呈粒状,下方者较大。耳鳞或有或无,耳孔前缘无齿突。颔片5对或偶有6对,前面2-3对于中线部相接,颔片相接处至领围的一纵列鳞26-33枚,通常为28-32枚;领围后缘弧形而呈锯状,由9-15枚较大的板状鳞组成。
颈部大于或与头宽相等。背部被光滑的粒鳞,平铺或稍隆起;体侧鳞大,略呈方形。腹鳞方形,排成斜列,一横列鳞16-18枚。上臂背面的鳞片菱形。后肢贴体前伸时仅达前肢后伸时的肘部;小腿背面的鳞片与背鳞相同或略小,腹面有3-4纵列大鳞,以外侧者最大;趾短,趾下瓣有2纵列棱脊;指、趾长的顺序均为4-3-2-5-1。每侧有股孔8-13个,通常为9-11个,股孔列之间有鳞片7-n枚。肛前区的鳞小而不规则,后部中间的鳞片较大。尾形短圆,尾鳞平滑,有的鳞端钝尖。
背面灰黄色,饰有6-9行纵列斑带,或为黑缘白斑及由此联结所成的横纹。头的背面有时有暗黑色小点或大形斑纹。幼蜥与成体十分相似,背部有醒目的黑缘白斑8-9纵列。

大小
生物学

敏麻蜥生活于新疆天山北部山地的羽茅、灰蒿荒漠草原,栖息在喀什谷 地的丘陵阳坡,该处地势高燥、生境单调,植被低矮,无灌木丛,土壤为石质沙砾地,动物种类甚少,除见草原蝰(Vipera ursim)和夭山黄鼠(Citellus relictus)洞之外,几无其它脊椎动物。坡下的沟谷有锦鸡儿或芨芨草丛,仅见一种捷蜥蜴(Lacerta agilis )。通常都在坡上挖洞而居,也在干河床的砾石堆下栖身,每年3月下旬或4月初出蛰,洞口扁圆形,常有敏麻蜥进出时所留下的尾迹;洞道短,不超过20cm,人土最深处距地表仅20-30mm,曾
在一个洞穴中见有2个分支而呈三叉状的洞道(新疆尼勒克,1977,7,12)。
活动频繁程度与气温有关,夏季,上下午各有一活动高峰,傍晚日落前归洞较早,阴天或雨后气温降低时,深居简出,并有往坡上移动的趋势,平地和坡下生活的捷蜘蜴因各占不同生境,故不与敏麻蜘混居。主要以昆虫为食,其中包括大量蝗虫(意大利蝗Callinta-mus italicus、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、黑赤翅蝗Celes variabilis),蜘蛛和少量甲虫,
然其本身又是草原蝰的食源之一。繁殖期可延续至8月,曾在7月下旬于两个蜥洞内各检得卵2枚,卵白色而稍显红,卵径13-14mm * 10mm。7月中旬已见大量幼蜥外出活动。

生境信息

敏麻蜥生活于新疆天山北部山地的羽茅、灰蒿荒漠草原,栖息在喀什谷 地的丘陵阳坡,该处地势高燥、生境单调,植被低矮,无灌木丛,土壤为石质沙砾地,动物种类甚少,除见草原蝰(Vipera ursim)和夭山黄鼠(Citellus relictus)洞之外,几无其它脊椎动物。坡下的沟谷有锦鸡儿或芨芨草丛,仅见一种捷蜥蜴(Lacerta agilis )。通常都在坡上挖洞而居,也在干河床的砾石堆下栖身,每年3月下旬或4月初出蛰,洞口扁圆形,常有敏麻蜥进出时所留下的尾迹;洞道短,不超过20cm,人土最深处距地表仅20-30mm,曾
在一个洞穴中见有2个分支而呈三叉状的洞道(新疆尼勒克,1977,7,12)。
活动频繁程度与气温有关,夏季,上下午各有一活动高峰,傍晚日落前归洞较早,阴天或雨后气温降低时,深居简出,并有往坡上移动的趋势,平地和坡下生活的捷蜘蜴因各占不同生境,故不与敏麻蜘混居。主要以昆虫为食,其中包括大量蝗虫(意大利蝗Callinta-mus italicus、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、黑赤翅蝗Celes variabilis),蜘蛛和少量甲虫,
然其本身又是草原蝰的食源之一。

国外分布

国外分布于蒙古,俄罗斯,哈萨克期坦,吉尔吉斯斯坦,乌兹别克斯坦,阿塞拜疆,乌克兰,摩尔达维亚,亚美尼亚,罗马尼亚,土耳其,伊朗。

国内分布

分布在新疆西北部与前苏联接壤的地区。
新疆(塔城、额敏、尼勒克、新源、伊宁、霍城、博乐)。

分类讨论

敏麻蜥在我国有2个亚种,检索如下:
体形匀称,尾较长。股孔列的远端至膝弯之间有鳞3-5枚。背部的浅斑由其黑缘联成斜纹。栖于低山 丘陵阳坡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指名亚种Eremias a. arguta
体形粗壮,尾较短。股孔列的远端至膝弯之间有鳞1-3枚。背部纵列的白斑由其黑缘相联成横纹。栖于干河床的砾石堆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东方亚种Eremias a. potanini